返回入口页
  • 全部whole
  • 图书book
  • 报告report
  • 图标icon
  • 资讯information
简
繁
English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Português
注册
登录
  • 全文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 平台首页
  • 文化聚焦
  • 研究动态
  • 专题探索
    • • 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
    • • 传统文化转化与开新
    • • 外国文化借鉴与吸收
    • • 荆楚文化与当代湖北文化
    • • 国家与地方文化政策法规
    • • 相关国际组织文件
  • 自有资源
  • 智库专家
    • • 专家视点
    • • 智库专家
  • 高端论坛
  • 合作单位
提示信息

这里是提示信息

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第二届中国社会科学伦理学专家高端论坛> 【青春网】第二届中国社会科学伦理学专家高端论坛顺利召开

字体大小 : 小 中 大

背景色 :

加入收藏

【青春网】第二届中国社会科学伦理学专家高端论坛顺利召开

来源:青春网

出版日期:2019年06月21日

 青春网消息(大学生记者 李铭)6月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和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哲学学院联合主办,湖北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的以“道德认同与伦理规范建构”为论题的第二届中国社会科学伦理学专家高端论坛会在湖北省恩施市夷水侗乡山庄会议室召。湖北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70余人参与了此次论坛会。

此次论坛的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社部匡钊编辑主持。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哲社部主任柯锦华编审、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江畅教授、湖北民族学院副校长汪兴平教授分别致辞。柯锦华指出,此次论坛直面道德认同与伦理规范建构问题,面对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事实,要基于价值多样性,达成一致,协调行动。江畅重申价值多元,提出将统一价值观的构想转化为实施方案。作为湖北民族学院副校长,汪兴平对在座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强调,此次论坛对湖北民族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有积极、深远的影响,湖北民院会倍加珍惜此次机会,积极参与,深入探讨,并将此次论坛会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及学院发展的强大动力。随后,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道德认同与伦理规范建构”这一论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

会议第一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孙春晨研究员主持。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王泽应教授持道德生活多样化背景下的道德认同论的观点,认为个体要与国家民族道德认同达成一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甘绍平研究员则以医学涉及伦理为例,强调道德思维的逻辑结构。紧接着,首都师范大学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王淑芹教授、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戴茂堂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龙静云教授发表对道德认同和伦理规范建构的看法。

会议第二节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新闻中心副主任郑飞副编审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孙春晨研究员、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王珏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韩东屏教授、西南大学哲学系任丑教授和湖北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冯显德副教授依次阐述对道德认同与伦理规范建构的论文观点。在冯显德的论文《道德认同如何可能?——康德的努力及启示》中,他提到,康德的努力主要体现在人性向上、把自由作为道德的基础、找寻并确立道德最高原则等六个方面,并且他将康德的努力转化成他思考的基础,从中得出启示。他从“道德认同是什么”与“如何实现道德认同”两方面陈述启示,他认为,道德共识就是培育和凝聚道德价值的共识,凝炼道德原则的共识,故要将道德价值和道德原则普遍化,并要明确道德与德行在社会中的分量,提出时代迫切需要的价值和原则。他针对如何实现道德认同给予建议。他指出,要约定法制社会的底线;要增进价值的丰富性和公平获得感;要以共同的价值和原则实现多元相通;要弘扬道德的自然价值,重建道德的理性;要在道德知识、观念中提升理性水平;要根据人性向上的逻辑进行教育。

在最后的自由讨论环节中,在座师生积极参与讨论,针对各个专家学者的论文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疑惑,各个专家学者对提出的问题和疑惑也作了详细解答。

相关链接

  • 中国高校高研院联盟  |  
  • 政府部门  |  
  • 文化研究网站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资助

版权所有 :湖北大学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3639

鄂ICP备19009879号-2

文化发展智库支撑平台

中华文化发展智库平台